本期推荐:勤劳的豆干
自诩是个吃货,来到托乐嘉夜市,宛如刘姥姥进大观园,在地铁s1号线翠屏山站3号口附近,面对如织的人流,我茫然了……
南航学子的“后厨房”
2006年,胜太西路周边盖起了大片新小区,小区配套的商业街区开始“野蛮生长”,附近又有南航、正德学院,街头美食成了附近居民以及学子们的新宠。
由于这个夜市正好坐落在南航的对面,这条街,也被称为“南航后街”。
晚上六七点钟,上班的和上学的都迎来了一天中最快乐、最自由的时刻,这也是这条街最热闹的时刻。在街头,能找到很多学生时代的味蕾记忆。
东北小吃烤冷面,换了阵地,来到南京,依旧能俘获吃货们的胃。
烤冷面不是“面”,是饼。刷油、放饼,打蛋、加料……一大份烤冷面,准确说,应该是“烤热饼”,切成小段,味道酸酸甜甜辣辣,真是学生时代美妙的美食记忆!
学长烤猪蹄,不知道卖猪蹄的是不是真的学长,这么大的猪蹄,我干了!
靠近地铁站这边有一个小海鲜的摊子,各种小海鲜都可以拼一点,称斤卖,口味辣辣的还有一点点酸甜,好吃!
不得不表扬一下它的蛏子,个头很大,脱壳,每一口都爆汁。这种小海鲜可以边走边吃,真的是过瘾。
守着学生的小摊,价格也都贵不到哪里去。
也总有一些有学生时代回忆、却总也排不上队的小吃,比如臭豆腐和鸭头。
排队的好多都是小情侣,手挽手的样子不禁让人追忆起青涩的校园恋爱。
“打工人”和学生有一个共同点——胃口极佳的干饭人。吃了一肚子小零食,只能算开胃,真正要抵饱的,还得来份炒面或者炒饭。
虽然物价上涨,每份饭老板只肯给2个小菜,但是,饭的份量依旧很大。碳水带来饱足的快乐,真是无可替代。
吃撑了之后,沿着街边走走,再来一碗清补凉,给还有些许空隙的胃溜个缝儿。
这家粥店,已经开了20多年。一份清补凉,only11块钱,胃口极大的男生,来个大份也不过13块钱。
十年前上学的时候去海南玩,一份清补凉也要10块钱。要是让海南的粥铺老板知道这个价格,他也要沉默许久。
据老板说,以前他们会把摊子支在店门口,各色水果一字排开,但是现在学生出校不如以往方便,他们就把水果全都放到了后厨。
包装盒朴实得不能更朴实,里面水果却多得不能更多了。
火龙果升级成了红心的,西瓜都是大块的,爆米花、红枣干、香蕉干混合进来,口感有一种奇怪的碰撞,有点匪夷所思,不过也值得一试。
酷热的夏天,一份椰奶清补凉,真的很治愈。
吃了一圈,打着饱嗝,准备离开。此时一阵微风吹过,除却白天的燥热,带有丝丝凉意,恰好抚平这一日内心的褶皱。这个夜晚,舒坦!
请大家做好疫情防控,外出时一定要佩戴好口罩。就餐前洗手消毒,就餐时使用公勺、公筷。
本站资源来自会员发布以及互联网公开收集,不代表本站立场,仅限学习交流使用,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,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。 如有侵权争议、不妥之处请联系本站微信与QQ同号:414165875,删除处理!
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