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省、甘肃省、青海省、宁夏回族自治区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。西北一带的饮食风俗古朴、粗犷、自然、厚实。它的主食是玉米和小麦,也吃其它杂粮。小米饭香甜,油茶脍炙人口,黑米粥、槐花蒸面与黄桂柿子馍更独具风情。西北人的豪爽与真挚也在美食上体现的淋漓尽致。陕西省小吃 陕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,从上古祖先“华胥氏”、“炎黄二帝”,到夏商周秦汉隋唐,都与这片土地有关。三秦大地的美食和这块古老的土地一样, 散发着迷人的气息。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,上到皇宫殿堂下到田间地头,诞生出一样又一样的人间美味。凉皮,是陕西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,又称“酿皮子”。其面皮选料精良,工艺严谨,调味讲究,以“白、薄、光、软、筋、香”而闻名,凉爽可口。 肉夹馍,是古汉语“肉夹于馍”的简称,中国陕西省传统特色食物之一。这是两种食物的绝妙组合:腊汁肉,白吉馍。肉夹馍合腊汁肉、白吉馍为一体,互为烘托。 羊肉泡馍,亦称羊肉泡,古称“羊羹”,关中汉族风味美馔,源自陕西省渭南市固市镇。它烹制精细,料重味醇,肉烂汤浓,肥而不腻,营养丰富。 葫芦头,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“煎白肠”。因猪大肠油脂较厚,形状像葫芦,因此叫葫芦头。Biángbiáng面,(biáng字是一个合字,有多种写法,均无法输入电脑,常被代替写为BiángBiáng面或彪彪面)是陕西关中特色传统风味面食。因为制作过程中有biang、biang的声音而得名。荞面饸(hé)饹(le),被誉为北方面食三绝之一,与兰州拉面、山西刀削面齐名。饸饹,古称“河漏”。元代农学家王祯《农书,荞麦》:“北方山后,诸郡多种,磨而为面或作汤饼,渭之河漏。”后因多用荞麦面制成,比较固定的叫法是荞面饸饹。 臊(sào)子面,以宝鸡市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。在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方流行。 金线油塔,层多丝细、松绵不腻,其形状“提起似金线,放下像松塔”,故而得名。其风味特点是:外形似缕缕金丝盘绕,入口松润绵软,油而不腻。 甘肃省小吃
甘肃菜即陇菜,特色是善烹牛、羊肉,常用烤、煮、炖,朴实无华,菜品少用配料,口味崇尚咸鲜酸香辣,重用香料,口味浓厚,肥腻。随着外界烹饪技术的渗入,甘肃也有部分清淡、制作精细、外形讲究的菜点。
兰州拉面,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,是“中国十大面条”之一。它以“汤镜者清,肉烂者香,面细者精”的独特风味和“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”,一清(汤清)、二白(萝卜白)、三红(辣椒油红)、四绿(香菜、蒜苗绿)、五黄(面条黄亮),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,得到“中华第一面”的美誉。
史料记载中,兰州牛肉面的历史已经有200年,创始人陈维精,是清朝嘉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。在兰州牛肉面的改良和统一标准当中陈位林、陈谐声与陈和声兄弟起到了关键作用,把这一街边小吃变为大众消费的美食。甘肃徽县麻食,是用麦粉和成软面团,每次掐一小点,用大拇指搓片后卷成一个个小海螺状,在开水中煮熟,捞入碗中,浇上臊子,调入佐料即可食用。 搓鱼子,是搓鱼面的俗称,因其成品的形状中间粗、两头尖,酷似小鱼而得名。 青海省小吃青海是多民族聚集之地,因此菜肴、小吃、面点品种多样,风味各不相同。青海菜特点是醇香、软酥、脆嫩、酸辣,兼有北方菜的清醇,川菜的麻、辣,南菜的味鲜、香甜。
炮仗面,青海风味面食。之所以叫此名是因为此面貌似鞭炮,形如鞭炮粗细。做法是先将面拉好,拉面出锅后不带汤,用刀切成短条,再用牛肉或羊肉、粉条、青椒、菜瓜、洋葱、西红柿等各色蔬菜配以各种佐料在锅内混炒而成,面菜合一,面筋汤浓,酸辣爽口,消食开胃。 尕(gǎ)面片,又叫面片子,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独特的家常饭。这种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,而是用手揪出来的。 门源奶皮,是门源县回族群众采用古老的纯手工奶制品,富含优质蛋白质、脂肪,以及钙、铁、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。 焜锅馍馍,将发面加清油、香豆等调料,放在圆形焜锅内,将焜锅埋入草木火堆中,慢慢烤制即成。内软外脆,酥香可口。既是餐桌上的主食,也是馈赠的礼品。亦常作出远门的干粮。 宁夏回族自治区小吃 宁夏菜以回族风味菜为主体,也有部分汉族菜肴。它汇聚回族饮食之精华,崇尚清真、实在,尤擅长牛羊肉的烹饪。宁夏小吃品种多风味别致。燕面揉揉,是一道民间小吃,开始时仅在固原地区盛行,现在宁夏各地都有制作和供应。燕面即莜麦面(固原人习惯将莜麦称为燕麦),且成品吃时口感柔韧有筋,故名。现多用于凉菜上桌。回族蒸艾叶,是一道以艾叶为主要食材制作的美食,营养丰富。清香无毒,能“通气血,还寒湿,止血,安胎”。尤其是端午节前后的艾叶,有清嫩味鲜,增进食欲的功效。
粉汤水饺,是一道传统小吃,在传统的粉汤饺子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吃 新疆菜,既具清真菜特性,又具有中国西北菜系味重香浓的烹饪特点。切糕,是一种新疆维吾尔族民众采用传统特色工艺,选用核桃仁、玉米饴、葡萄干、葡萄汁、芝麻、玫瑰花、巴丹杏、枣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。 馕,在新疆的历史悠久,外皮为金黄色,古代称为“胡饼”、“炉饼”。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,多为发酵的面,不放碱而放少许盐。 米肠子,是新疆人民用羊下水做的一道名馔。米肠子先用切碎的羊肝、羊心、羊肠油、胡椒粉、孜然粉、精盐拌入大米,然后用水煮,待半小时,在肠中扎眼使之漏气,再煮一小时即熟。有什么想法和意见,欢迎给我们留言
部分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著者所有
快分享给朋友们吧!
▼更多精彩内容,请长按二维码▼《书报文摘》是《书报文摘》报专门打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!
好看的人,都在看了哦!
本站资源来自会员发布以及互联网公开收集,不代表本站立场,仅限学习交流使用,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,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。 如有侵权争议、不妥之处请联系本站微信与QQ同号:414165875,删除处理!
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