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|33年他坚持和学生做同样的事,有效陪伴是最好的教育

  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

  通讯员 卢福明 王力军 姚传龙

  8月5日,52岁的梅霞斌微信传来提示音,打开手机,一段视频呈现在他眼前。视频中,两个少年在朝阳下慢跑,汗流浃背。视频后留言:“梅老师,他们暑假也在锻炼身体。”

  视频中的两个少年是武汉市黄陂区实验中学八年级(19班)的王刚和王强(化名),消息发送人是他们的妈妈。从2023年3月起,只要两个孩子上学,梅霞斌就会和他们一起在操场上晨跑。

梅霞斌和学生在一起

  陪跑15个月让学生爱上锻炼

  跑步缘起于梅霞斌对孩子的家访。2023年七年级春季学期开学前,王刚和王强的父母告诉梅霞斌,兄弟俩平日里不喜欢运动,希望老师帮忙,在学校里能督促两人,加强体育锻炼。

  孩子的身体健康是父母最深的牵挂,梅霞斌听完,当即同兄弟俩及其父母商量后决定:上学期间,周一到周五,只要天晴,梅霞斌都会陪着兄弟俩一起跑步。

  陪伴学生是梅霞斌从教33年来一贯坚持的,校长周辉介绍,他的陪伴不是在学生旁边观看、加油或者说理,而是直接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件事。他认准一个死理:只有和学生做相同的事,才能了解学生的难,也才可以真正帮助学生。

  于是,清晨在黄陂区实验中学校园的操场上,师生三人摆臂奔跑。一圈、两圈……梅霞斌从领跑到陪跑,最后只能跟跑。“岁月不饶人”是梅霞斌跟着14岁学生一起跑步的直观体会,但即便如此,只要是晴天,他就会陪着学生一起锻炼。

数学课注重情景导入

  “跑着跑着我就想放弃,确实太累,跑完还要上班,但想想学生就在旁边,他们跑完也要上学,我就只能坚持。”梅霞斌坚信,鼓励的话好说,但作用有限,只有跟着学生一起做,才能了解学生的困难。他说:“正因为坚持很难,所以我坚持,也能带动学生一起坚持。”

  “老师都跟着跑了,我们还怎么好意思偷懒,这不用动员,我们就要跑。”王刚和王强说,老师带头是兄弟俩坚持下来的动力。

  这一坚持就是15个月。

  现在,时值假期,梅霞斌也不在兄弟俩身旁,但是早锻炼已经成为他们健康生活的一部分。

课堂轻松有趣

  自编10000道习题不重样

  每天跑完步,梅霞斌叮嘱兄弟俩擦干汗水、洗把脸,换上带来的衣服。他自己则顾不上这些,匆匆回到办公室,桌子上摆放着学生完成的作业。

  在梅霞斌所带的班级,每周末的数学作业都是梅霞斌自己在做过大量练习后,将适合学生们实际情况的练习题挑选出来,或改编,或自创,印制在一张A4纸上,给学生们练习。

  有印刷好的参考书不用,梅霞斌选择一题题完成,原因还是在于要更好帮助学生,为学生减负,让学生脱离题海战术。“市面上的参考书确实体系成熟,但重复训练较多,题量较大,学生疲于应付,这样的作业还不如不布置;我先做一遍,就能了解作业题的难度和内容,便于精选精练,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。”梅霞斌解释。

坚持多做题、快改题

  除此之外,梅霞斌还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,到他这里选作业。“如果觉得作业题自己掌握了,可以让老师给我们个性化换题。”学生童辉耀说,一天的数学作业,梅霞斌比学生做得多,如果他们不认真完成,就浪费了梅霞斌的付出。

  直到现在,梅霞斌的电脑中存有他自创的数学独立作业632套,这632套题中有超过10000道习题,这些习题都是梅霞斌编写的,没有一道重复。

  做题多是梅霞斌在作业设计上的特点,另一个特点则是作业改得快。之所以跑完步后匆匆查看作业,这也是梅霞斌的习惯:早自习前收作业,第二节课之前改完发下去。这一习惯也坚持了近30年。

  “第一时间改完作业,能让学生及时反馈,同时我也有了一天的时间,针对作业中的错题进行集体讲解或单独辅导。”梅霞斌说,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,当天的错误当天消化,老师态度坚决和行动迅速,学生才会有好的学习态度。

  “老师每天做的作业比我们还多。”这是历届学生对梅霞斌的评价。

  梅老师多次被评为区市优秀班主任,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区市先进班集体。而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,梅老师班上的学生都是“低进高出”,每每上演逆袭故事。比如他带的上一届毕业生,进校时全班平均成绩在校排第四,中考时升学率,一举夺得全校第一,普高上线率达96%。

鼓励学生一题多解

  操场上“演出”数学应用题

  年轻同事杜心怡就曾是梅霞斌的学生,她至今记得,梅老师总是第一个到教室的人,拿着扫帚或拖把在搞卫生,亲力亲为给学生做榜样,也让大家迅速投入到早读中去。

  从学生到同事,杜老师说自己也在不断琢磨个中诀窍,她认为,好成绩的取得,有梅霞斌的作业设计,还有他有趣的数学课堂。

  梅霞斌的数学课堂从来不是一上来就讲解知识,而是“不务正业”地讲起数学故事,特别注重情景导入。

投入更多时间一对一辅导

  讲勾股定理时,梅霞斌没有直接讲定理内容,而是从《周髀算经》《九章算术》讲起,带同学们了解勾股定理背后的历史;讲到“概率”时,他拎了一袋子乒乓球进教室,其中有6个黄球、4个白球,让同学们在摸球游戏中,理解“随机事件”的概念;讲到“轴对称”时,他展开一张天安门的图片,让学生有一目了然的直观感受。

  “我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我们在操场上讲解数学题。”学生段天衡回忆,梅霞斌给同学们讲解一道应用题,题目中描述甲乙两人在一条400米的环形跑道上,从同一起点开始跑步,甲比乙跑得快,若同向跑,他们每隔200秒相遇一次。当时,班上很多学生并不能理解,于是,梅霞斌带着同学们下楼,来到操场上,请几位同学跑步演示,把应用题“演”了出来。“欢乐的氛围中,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题目的意思,做题变得容易多了。”段天衡说。

  2015届优秀毕业生李旭龙补充道,梅老师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,一题三解甚至多解;给予学生机会,大胆发言,给大家讲题,当同学的小老师。

33年坚持和学生做相同的事

  “让学生爱上学习,远比单纯灌输知识更重要。”为了让课程有趣,梅霞斌紧跟时事话题,坚持听课、阅读数学书籍,对每一节课反复揣摩,对着镜子讲授预演,丰富肢体语言。“看着镜子里的自己,我总会问,按照设计的方法讲,我作为学生愿不愿意听。”梅霞斌依然认为,只有耐心和学生做相同的事,才能了解学生的难,也才可以真正帮助学生,让每一个孩子成长得更好。

  看完王刚和王强的视频,梅霞斌露出笑容。他放下手机,坐到书桌前,又一次开始备课。9月开学,他将开始9年级的教学。桌上课本的知识,他已经烂熟于心,但梅霞斌依然重新温习,设计教学过程,每设计一步,他都会问一问自己:如果我是学生,能不能听懂,有没有继续探究的兴趣。

  (来源:极目新闻)

本站资源来自会员发布以及互联网公开收集,不代表本站立场,仅限学习交流使用,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,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。 如有侵权争议、不妥之处请联系本站微信与QQ同号:414165875,删除处理!

评论0
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